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5月17日)
【疫情大数据】
【专家观点】
邱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教授);陆俊峰(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凯尔特之虎—爱尔兰的崛起
近期,专业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ics Times”发布了“2021全球人均GDP排行榜”,卢森堡位居全球第1,爱尔兰排名全球第2,美国排名全球第5,爱尔兰人均GDP数值为90478美元,远超英美澳加新等国,为英语国家第1名。此外在2020年全球经济衰减的时代,爱尔兰成为欧盟国家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GDP增长率为3%。同时根据《2021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爱尔兰也高居全球前五,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使得爱尔兰在后疫情时代真正成为不容小觑的“凯尔特之虎”,助力欧洲经济复苏。
一、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助力软件、信息和生物制造支柱性产业起飞
优惠的税收政策是爱尔兰人均GDP不断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爱尔兰早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普华永道“Paying Taxes 2019”报告,结合税收总额、企业利润、雇佣税等各项因素对全球不同国家的税收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爱尔兰的商业税收体系为欧洲最佳、世界第4。爱尔兰企业所得税税率仅为12.5%,远低于欧洲23.2%的平均水平。优惠税收政策吸引力了众多外国企业来爱尔兰投资建厂。在IT产业中,全球10大软件公司,有9家选择了爱尔兰,其中IBM、英特尔、戴尔、摩托罗拉等公司将爱尔兰视为连接欧洲的“桥头堡”。目前爱尔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出口国,欧洲市场中每销售三台电脑,其中必有一台来自爱尔兰。早在1999年爱尔兰在电脑软件对外出口上就已经成为比肩美国。截至2005年,爱尔兰全国共有900余家软件公司,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公司140余家。2003年,爱尔兰吸收外资238.32亿欧元,到2004年,变为1139.6亿欧元。不断追加的海外投资,深化了爱尔兰软件技术的开发创造。爱尔兰政府利用海外投资,先后与硅谷,纽约,波士顿等高技术产业汇集地达成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意图从IT产业生产实现向创造设计转变,真正打造“欧洲硅谷”。
生物医疗产业在爱尔兰也获得巨大发展。早在2007年,在爱尔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国家生物医药研发和培训中心(NIBRT)。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从上下游加工到无菌灌装过程中的全面培训和研发服务。对于生命医学投资,爱尔兰则实行更加优惠的研发税收,对于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爱尔兰除了提供基础税收优惠外,还将在此基础上再优惠25%。由于税收的优惠,过去十年,爱尔兰获得生物医疗企业投资超过100亿欧元。此外在分子合成药物化学制造过程中也有创新突破,这样加速外资对于爱尔兰生命医疗的投资,十年前,爱尔兰只有两个生产基地,如今已迅速发展到20多个。2018年,28%的商品出口(670亿欧元)来自于生命科学领域,此外。全国从事生物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超过65000人。当下,生物医疗企业已经在爱尔兰遍地开花,从都柏林、科克,利默里克已经建立起生物医药产业群。爱尔兰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医药生态系统,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生物制品公司都可以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获得能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的全部服务,其中包括在为跨国生物医药客户设计和交付先进制造工厂。
据联合国1997公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称,爱尔兰是FDI流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构成总额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伴随着外资的进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爱尔兰设立欧洲总部。迄今爱尔兰跨国企业已超过1600家,带动着本土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信息通讯技术、生物制药、金融服务及航空融资租赁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
二、打造爱尔兰专属技术人才体系
全球变革时代,人才是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自由流动,既能促进其迅速成长,又能强化祖籍国和住在国的人力资源。海外高端人才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跨国技术网络,常常能为祖籍国和住在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爱尔兰产业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的关键因素。爱尔兰公民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享受免费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在爱尔兰,6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1/3人口的年龄在25岁以下,几乎一半人口的年龄在34岁以下,年轻人口超过英国,德国,荷兰和法国。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爱尔兰的发展不断注入动力。爱尔兰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圣三一大学,都柏林大学,高威大学为主的大学产业人才培育基地,重点围绕电脑软件开发,生物医疗技术,信息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专业,吸引更多来人才进入。20 世纪 70 年代,爱尔兰政府就开拓性地在爱尔兰圣三一大学创建了第一个计算机系,同时也在各地建立了 12 个计算机技术研究院,为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工人。爱尔兰在其国内 14 所职业技术院校中实施了计算机课程证书制度。爱尔兰进一步放开国籍和移民政策,以此更好的吸引外来人才。在最新修订的爱尔兰移民法案中,就提出通过投资爱尔兰政府认可的捐款项目,只需50万欧元(团体捐款可优惠至40万欧元),可全家申请拿爱尔兰居留身份。此外,还可以通过投资100万欧元至爱尔兰当地企业三年以上的方式,移民爱尔兰。特殊人才则直接免费,甚至直接提供社会医疗保障并安排就业岗位。
三、推动爱尔兰文化旅游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爱尔兰文化品牌是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享誉全球的文化品牌为爱尔兰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只要一提起爱尔兰,就会想起其在历史长河中曾诞生的一些伟大的剧作、音乐、舞蹈和艺术家,如《等待多戈》《大河之舞》《爱尔兰画眉》、肖恩、乔伊斯、王尔德、贝克特、斯威夫特、西尼、U2 乐队、范莫里森等。他们构成了爱尔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爱尔兰国际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爱尔兰旅游、观光。以 U2 乐队为例,其在 2009 年 7 月举办的 3 场演唱会共吸引了 25 万名观众到场支持,其中大部分观众来自海外。他们的到来,让都柏林创收 5000 万欧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爱尔兰赢得了大量的国际游客。爱尔兰通过对这类“亲和侨民”提供一定的旅游资讯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其对爱尔兰的好感及文化认同,强化了与其的内在联系。
总之,爱尔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予以相关产业扶持,引导形成信息技术,软件出口,生物制药产业区,打造国家核心竞争产业。同时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和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专属技术人才通道,并通过艺术文化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幸福感和生活体验感,使爱尔兰正真成为“凯尔特之虎”。
董雪兵、周伟(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助推中东欧经济复苏
——2021年3月17+1贸易指数解读
2021年3月,宁波航运交易所发布的17+1贸易指数如下:进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51.14点,同比上涨47.09%;出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60.26点,同比上涨43.31%;进口贸易指数报收于231.22点,同比上涨57.28%。
2021年3月,我国与中东欧17国家贸易总额为662.20亿元(人民币计价,下同),同比增长36.37%。其中,出口470.38亿元,同比增长32.58%;进口191.83亿元,同比增长46.64%。一季度,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分别实现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额1958.14、1428.12和530.02亿元,分别同比上涨40.36%、42.50%和34.93%,分别较2019年同期上涨35.53%、31.18%和48.81%。虽然相对2020年增速很高有疫情因素的影响,但即使与2019年相比,我国与中东欧17国的贸易也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尤其是进口方面。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我国与中东欧地区经贸合作取得的突出成就。
从具体国家来看,3月份我国与波兰、捷克的贸易额仍居17国的前两位。其中,我国与波兰进出口额194.57亿元,其中出口158.73亿元,进口35.84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一季度,我国与波兰和捷克分别实现进出口额593.73、336.47亿元,分别同比上涨45.56%和33.79%;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30.32%和17.18%。北马其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最快,增幅达到140.59%。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有三个国家对华出口增速超过100%,分别是北马其顿(230.7%)、波黑(122.5%)、阿尔巴尼亚(107.6%)。此外,克罗地亚、爱沙尼亚的对华出口增速分别达到73.7%和49.8%。一季度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同比上涨的国家有16个。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对中东欧商品的强劲需求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
从商品种类来看,一季度,我国出口至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54.69%、7.38%和6.82%,分别同比上涨53.83%、52.67%和10.18%。我国进口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及机械器具、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35.61%、27.32%和9.60%,分别同比上涨43.59%、35.30%和23.80%。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基础好,发展速度快,且前景广阔。一是当前中国国内生产制造稳定,可以在生活物资、疫苗、工业产成品等方面满足中东欧国家的需求;二是在今年2月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明确表示“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4月27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在宁波揭牌,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网站同步上线运行,将进一步推动17+1合作的规范化、安全化、便利化。
曾子洛(外交学院在读博士生):
欧盟视听政策的域外活动:以与南共市的合作为例
自1957年以来,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逐渐从自由贸易区转变为经济和政治的联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欧盟一直在挖掘共同体行动领域的新空间,文化与媒体领域就是其中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寻求协调具有规范的国家媒体政策。2002年,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文化作品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们既是经济产品和服务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巨大潜力,又是我们文化身份的载体。”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欧盟视听政策的内容正在不断发展中。
欧盟视听政策包括三个主要支柱:
协调国家媒体政策的监管框架;
通过MEDIA计划资助各类视听产业项目;
在欧盟以外进行媒体活动,维护欧盟的海外利益。
随着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视听和媒体政策正式成为多边贸易框架的一部分,这一结果表明了各国在全球政策层面上对媒体和文化部门将采取更自由和包容的态度。而就欧盟视听政策而言,在2008年戛纳电影节的欧洲日上,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戛纳宣言”,强调欧盟不能浪费视听市场日益国际化所创造的机会。同年11月,在法国担任主席国期间,欧盟理事会认为应该在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对外关系中促进文化多样性、增加各国文化层面上的对话。欧盟理事会还认为“从艺术、知识和科学的角度上来看,欧洲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第三国文化交流中文化和创造性工作的活跃程度。“次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名为《视听政策的外部维度》的工作文件。在该文件中,欧盟首次就如何发展欧盟视听政策的外部维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目前,欧盟视听政策的域外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与南共市视听计划的合作;
非洲、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电影基金;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为6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的联合行动。
其中,与南共市视听计划的合作体现了欧盟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出口欧洲模式的野心以及其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努力。南方共同市场 ( 以下简称“南共市”) 是拉美最大的次区域集团,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运行。此后,南共市先后接纳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等国为其联系国。2019年6月,欧盟与南共市历经23年的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是欧盟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协定。
欧盟-南共市关于南共市视听计划的谈判始于2004年,最终于2009年签署。南共市方面认为欧洲模式是促进文化和经济区域电影一体化的标准,与欧盟的合作一直是南共市视听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政策制定者认为由于欧洲与南美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两个地区在电影产业结构方面的相似性,欧洲模式将是南共市视听政策的最佳模仿对象。此外,欧洲电影市场在好莱坞模式的冲击下仍然保持其固有的活跃度也是南共市选择学习欧盟的主要原因。
2001年6月,两个地区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2000年-2006年期间的合作活动提供了4800万美元的捐款,其中1450万将用于南共市的信息、教育、文化和视听领域。2003年12月,南共市创建了电影和视听当局专门会议(Reunión Especializada de Autoridades Cinematográficas y Audiovisuales,RECAM),以推动该地区电影和视听产业的一体化进程。RECAM基于“互惠、互补和团结”的原则,旨在统一南共市地区电影和视听部门的公共政策、促进区域内视听产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捍卫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提高南共市公民的区域认同感。
在2004年制定的RECAM第一个工作计划中,RECAM将优先在两年半内开展八项活动,其中一项是与欧盟的合作。RECAM准备了一份与欧盟在电影和视听领域进行技术合作的提案,合作领域包括电影遗产的保护、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影政策的落实以及电影院管理经验的分享。同年,RECAM代表团访问了欧盟,与欧盟MEDIA计划的专家进行了三天的会谈。会后根据欧盟的建议,首先,欧洲视听观察站决定向南共市的专家提供培训,并帮助创建南共市视听观察站;其次,MEDIA计划的专家建议南共市在MEDIA计划的基础上开展培训项目,例如媒体商学院;另外,在发行渠道方面,欧盟和南共市的专家们决定建立一个电影荧幕的国际关系网,以发行来自南共市和欧洲的电影;最后,欧盟将继续支持加强RECAM的建设与发展。
2007年,在新一轮的《欧盟-南共市区域战略文件2007-2013》中,欧盟决定从5000万的预算中拨出200万,用于继续加强南共市的电影和视听部门,将这一部门列入指标性工作计划中,虽然这一预算最后用于在发展中国家中消除贫困的工作。
在2009年签署合作协议后,欧盟又提出要为南共市视听计划设立一个新的基金,总预算为186万,其中150万来自于欧盟,36万来自于南共市。南共市视听计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共市聘请了一个专家小组,对将要开展的每项活动进行评估,以分析欧盟电影政策模式的经验,来确定这些项目是否可以适用于南共市的情况。
欧盟与南共市在视听政策方面的合作显示了欧盟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其政策以及其努力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态度。可以看出,南共市视听计划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由欧盟和南共市的专家共同完成的,欧盟视听政策的价值观和理念成为了该计划的指导原则和目标,每一阶段的实施与建设也都将欧洲模式作为其参考标准。
这个例子证明了区域间视听合作是目前全球媒体治理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欧盟正在努力的方向,它有助于双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以及进一步促进双方在视听领域的合作。不过,欧盟视听政策的输出是否有效,还有待时间的观察。
吴改(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与欧洲未来竞争领域探析
当前,中美关系并未由于拜登上台而有较大改善,两国在众多问题领域仍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中欧之间由于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欧洲在面临美国施压问题上采取的立场依然较为中立。然而,中国应注意中欧未来可能的竞争领域,这包括:能源竞争、数据竞争、芯片及人工智能竞争,三个领域的竞争趋势可能成为未来中欧关系是否稳定的主要变量。
一、能源竞争
随着脱碳化潮流在全球范围加快,各国纷纷设法将氢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据彭博社报道,预计到2050年氢能源市场将增长到7000亿美元规模。为了率先获得巨大市场,在技术开发领域领先的欧洲和中国展开着激烈竞争。
在正在进行的环境革命所必须或者触发的工业、技术和社会转型中,欧盟处于有利位置,各种指标显示,欧盟已经完成了部分转型,在1990年至2019年间,欧洲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4%,欧盟27个成员国承诺将加倍努力,在10年内将这一数字达到55%,2020年可再生能源已占欧盟能源消耗的19.4%。欧盟已经提出到2050年之前投资4700亿欧元用以建设氢能源基础设施的战略。欧盟的行政机构欧盟委员会决定,把为重振遭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经济所设立的7500亿欧元规模重建基金的大约1/3用来应对气候变化,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就是扩大利用氢能源的“氢战略”。欧盟委员会宣布,为扩大绿色氢的生产,将力争在2030年前将电解槽装机容量提高到40吉瓦。
中国提出,将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2020年10月底宣布,尽管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氢能生产能力,该集团还将加强对氢供应链的投资,以成为氢能市场的主角。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槽生产国。欧洲企业也在行动,丹麦的Green Hydrogen Systems、英国的ITM power、挪威的NEL氢能技术公司计划在1年内共同开办一家年产能为830兆瓦的电解槽生产工厂。这一容量规模是2018年全球范围内出库电解槽的6倍。
二、数据竞争
关于数据问题,在2020年9月举行的中国-欧盟(视频)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了关于中欧技术转让的协议,但是在市场渗透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重要领域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欧盟在2020年2月发布了首个欧洲数据战略,该战略旨在创建关于数据设计、管理、处理、访问、使用和部署的统一适用的方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可重复使用、可互操作和可复制的数据平台构成的欧洲共同数据市场,以供欧盟所有战略部门使用。欧盟委员会2020年6月中旬发布价值1.6亿欧元的2020年技术招标书,根据欧洲防务工业发展计划设定的各项能力,招标内容覆盖12个类别。欧盟委员会下属防务和航天事务总署将斥资2亿多欧元,针对去年早些时候从其提交的40项技术建议中遴选出的16项技术建议加以实施,这些开发项目包括从网络技术和无人地面以及空中系统技术,到地球观测能力和以软件为特征的无线电基础设施。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中国对“数据本地化”的要求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它自199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在2017年通过《网络安全法》才正式确立这一要求。
此外,2019年,法国、德国、英国推出了贸易往来支持工具即INSTEX结算机制,专门用于“简化欧盟企业与伊朗之间的合法贸易结算。”而后,比利时、 丹麦、荷兰、挪威、芬兰、瑞典也相继加入。究其实质,它是向欧盟国家提供了绕过美国金融体系与伊朗发展贸易的机会。为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欧盟委员会还制定了相关草案,即各类商品购买合同以欧元计价,在必要时改变主要金融指数如原油期货价格的货币绑定规则。
在与欧盟举行会议的同一个月,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作为欧盟和美国推动的关于数据治理规则国际秩序的中国替代方案。中国已经明确规定了关于数据治理的三部法律:《网络安全法》(等同于《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处境安全评估指南》、《风险评估指南》,而欧盟则使用单一战略管控数据治理。自2019年以来,中国已经在数字项目上投资了约800亿美元,包括修建通过俄罗斯和伊朗的光纤电缆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数据中心。
三、芯片及人工智能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半导体和芯片市场的斗争正在加剧。芯片战主要发生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但现在欧洲也加入了。欧盟正在酝酿一项总额300亿欧元的计划,旨在将欧洲在全球芯片市场所占份额从10%增加到20%。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数十年来,芯片行业是根据摩尔定律发展起来的,处理器的性能几乎每两年翻一番。但是,这项定律几乎已经失效了。制造商正在转向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望弯道超车赶上美国。特朗普向中国发动贸易战之后,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售若干种类关键零部件,看来,拜登并不急于对此进行任何更改。但是,中国已经拨出320亿美元用于购买相关设备,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国之一。
在人工智能方面,各方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工智能在未来作战中的作用上。美国已有报告敦促,到2025年,五角大楼应将人工智能研发投入从目前的15亿美元左右提高到每年80亿美元。非防务类人工智能研发支出到2026年应增至320亿美元。
国际上禁止使用自主武器是否现实?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多年来一直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框架下进行这方面的谈判,但进展不大。这可能与政治意愿有关。“人权观察”组织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总结了各国的立场。根据该报告,只有约30个国家——主要来自南美洲、非洲和亚洲——明确表示支持颁布国际禁令。报告指出,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很多国家,立场要更复杂一些。虽然本届德国政府在联盟协议中规定:“我们反对不由人类支配的自主武器系统。”但人权观察组织指出,德国虽然参加了2014年至2019年的历次《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框架下有关杀人机器人的会议,但官员们并不支持启动条约谈判的提议。相反,德国和法国共同提出了一项政治宣言,但它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可能也与德国、法国和西班牙想要共同开发的新型空战系统“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有关。FCAS将从2040年起取代“欧洲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除一款经典战斗机外,它还包括所谓的远程载具。它们可由喷气式飞机释放,然后以机群的形式行动。这种无人驾驶飞行器结合了制导导弹和无人机的性能,可能至少具备一些自主功能,其细节目前正在确定。
人工智能武器引发军备竞赛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否会带来所谓的军事效益就不一定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作战计划中各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不管是中美还是中欧,都会力图保证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优势。
【域外研究】
希腊经济衰退下的移民和财政紧缩
2021年5月12日,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AUEB)希腊研究与创新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尤金尼亚·维拉(Eugenia Vella)在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Hellenic Foundation For European & Foreign Policy)网站上发表题为《希腊经济衰退下的移民与财政紧缩》的文章,现编译如下:
在经济大衰退期间,许多经济恶化的欧洲国家因劳动力市场的不利状况和财政紧张出现净移民现象,在希腊尤为明显(见图1)。在2010-2015年期间,大约50万希腊居民(约占活跃人口的7%)离开希腊去寻找就业机会,寻求更好的社会和经济前景。同期,希腊的失业率达到25%,经济萎缩了四分之一。在财政方面,希腊经历了全球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紧急救助,而紧缩措施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当政府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时,移民在经济大衰退中扮演什么角色?本文的目的有两个:首先,调查希腊工人的大规模外流是否加剧了经济衰退。其次,研究在移民现象出现的情况下,财政紧缩是否造成更大程度的经济衰退?
图1:净移民流量——流出量减去流入量(占活跃人口的%)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Eurostat)
虽然根据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条件进行的人口流动可能导致总体就业情况的改善,但对当地政策的影响取决于若干因素。首先,移民给工资带来上行压力,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此外,企业发现雇佣新工人成本更高,而且还面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据调查显示,在2010年后离开希腊的人中,近一半在移民前是有工作的。其次,移民不仅带走了劳动力供应,也带走了购买力,在经济衰退时加剧了需求的下降。虽然移民将一部分收入汇回国内可以减轻这种影响,但流入欧洲外围国家的汇款并没有以与移民相同的速度增长,只占GDP的一小部分。例如,2013年世界银行汇款占GDP的比例如下:爱尔兰为0.33%;希腊为0.34%;西班牙为0.75%;葡萄牙为1.95%。
就业与失业工人的移民对公共财政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净纳税人的就业工人外流导致所得税基数减少,而失业工人外流则起到财政稳定器的作用,减缓了失业率的上升,并通过减少失业救济金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员的移民可以通过释放工作岗位来减少失业人员的外流。因此,本项研究集中探讨移民在离境前的劳工市场状况,以价格刚性、财政政策(以税收和政府支出为形式),以及劳动力市场摩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模型。就业者和失业者都有动机移居国外,因为国外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除了在移民国提供劳动力和纳税之外,移民还购买外国消费品,并向原籍国汇款。政府通过公共债务和税收为支出提供资金。本研究揭示财政紧缩和移民之间新的双向联系:一方面,财政政策通过影响税后收入等方式影响移民决定。另一方面,移民通过影响私人需求和应税收入改变税基,从而影响财政。
剖析希腊危机
首先以模型为基础剖析希腊危机,研究2010-2015年间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与通过扩大移民渠道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关注劳动所得税的提高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削减(不包括没有模拟的雇员薪酬),即政府的总资本形成与政府的医疗和教育支出。模型显示,财政紧缩占产出下降的1/3和超过10%的移民外流,而其余部分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在没有移民的情况下,模型预测产量会下降20%。由此发现,移民导致消费、投资、岗位数量和就业的下降。
财政紧缩对移民的影响
其次调查财政紧缩政策对移民的影响,发现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对移民有不同的影响。劳动所得税的增加导致了大量和持续的移民。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家庭未来预期税收会降低,因此削减开支不仅抑制移民,还有助于维持需求,从而维持GDP和政府收入。由于移民与紧缩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因此考虑这种关系的相反方向。具体而言,本文着重讨论移民对以下方面的影响:1、财政整顿能否实现既定债务目标;2、整顿的产出和失业成本的影响。
移民对财政紧缩的影响
下一个问题是移民对财政紧缩措施能否成功实现既定减债目标的影响。通过假定发现移民在经济中的存在意味着在高峰期所需的加税幅度至少增加30%,并且在达到既定债务目标前至少需要增加两年的时间。因此得出结论,移民意味着税收和实现既定减债目标需要更长时间。当公众不支持时,紧缩政策会面临更具弹性的税基,而且随着税基受到侵蚀,可能导致公共债务增加。随后,要达到既定的债务目标需要提高税率,这将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并对税基产生另一种负面影响。当企业无法立即调整价格时,可能会通过减少雇佣工人来应对削减支出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这加剧了失业率的上升,从而导致移民,移民反过来使总需求和税收收入下降。因此,随着移民的增加,所需的支出削减将变得更大。移民可以减少人均税收,增加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
移民对财政紧缩成本的影响
关于移民对产出和失业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移民通过减少常住人口,从而降低财政紧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本。正如前文所言,失业者的移民可以减缓失业率的上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带来的短期收益可能会逆转。这是因为移民为工人提供了额外的外部选择,可以维持较高的工资。此外,考虑到移民导致税基减少,这意味着特定债务削减所需的税收增加,从而损害需求和就业,而需求和就业加上持续的较高工资可以抵消劳动力供应减少带来的失业收益。就业人员的移民进一步减少了短期失业收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成本。
增加所得税与增值税
到目前为止已考虑了所得税上调的影响,也研究了增值税上调的案例。从而发现,增值税的增加会导致私人消费的下降,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并增加移民。移民的离开加剧了国内需求和就业的下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税上涨的失业成本可能高于没有移民的经济体。然而,增值税上调的影响远远小于劳动所得税上调的影响。
总结和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2010-2015年期间希腊工人的大规模外流加剧了消费和投资的下降,从而加剧了经济衰退。因此,劳动力流动并没有稳定希腊的商业周期,而是导致了更深层次和更持久的衰退。调查财政紧缩和移民之间的双向关系,突出削减支出和增税对移民的异质性影响。最后,调查移民对财政紧缩的产出和失业成本的影响。当财政紧缩引发移民现象时,移民就成为紧缩冲击的缓冲器,通过减少人口来稀释每个居民的产出成本。然而,就失业而言,收益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税收对就业的扭曲影响,收益会逆转。
COVID-19危机给公共财政和宏观经济带来深刻挑战。政府赤字上升,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财政紧缩措施对许多国家来说仍很新鲜。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教训,通过增税为不断上升的赤字融资可能会引发欧元区内未来的劳动力流动,从受冲击最严重的国家流向核心国家(比如德国)。这将减少国家税基,迫使各国政府进一步提高税率,加剧COVID-19冲击带来的衰退。
当前的政策议程已将近期移民潮的逆转确定为希腊在COVID-19大流行病结束后推行可持续增长之路的主要途径。在过去几个月,希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外国纳税人的税收激励措施,包括外籍人士、数字移民、高净值人士(资产净值较高的人士),以及考虑迁往希腊定居的退休人员。这些政策能否奏效将对希腊经济的复苏起到关键作用。
(边敏嘉 编译)
【各国形势跟踪】
罗马尼亚
近日,罗政府与欧盟就《国家复苏与复原力计划》(PNRR)涵盖的9项重大改革达成一致。这9项改革包括养老金改革、财政政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公共部门薪酬制度改革、国家开发银行创建与运营、公共行政改革、司法改革、零碳排放运输实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罗政府制订并向欧盟提交的《国家复苏与复原力计划》总预算达292亿欧元。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保向欧盟以外第三国出口货物总额50.253亿列弗,同比减少1%。主要出口国是土耳其、中国、美国、塞尔维亚、英国、北马其顿和俄罗斯,占向第三国出口的55.9%。保从欧盟以外第三国进口货物65.193亿列弗(按到岸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主要进口国是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塞尔维亚和乌克兰。
捷克
捷克共和国在上周六登记了596例新的新冠病例,比一周前的同一天减少了128例,是自去年9月初以来的最低每日增加量。目前,因新冠住院的人数约为1,300,其中有300名病情严重。感染生殖数在0.7。7天的时间里,新感染的平均人数10万人为74人。
星期一凌晨捷克开始对40+年龄段注册疫苗接种。超过40岁的人们可以通过卫生部的中央注册系统注册新冠疫苗,该系统于午夜开放。在该年龄段,大约有923,000人居住在捷克共和国,尽管其中59,000人已经接种了疫苗,因为他们属于高危人群之一。卫生部长彼得·阿伦伯格(Petr Arenberger)说,登记注册的开放速度超过了预期,因为中年和年轻人对疫苗接种的兴趣较低。
斯洛伐克
周一,斯洛伐克部分地区开始放松疫情管制措施,目前的措施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从5月17日开始,勃艮第地区的餐馆和健身中心的露台仍保持开放,在购物中心还取消了体温测量以及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自上周以来,已向35岁以上的人们开放注射辉瑞疫苗。
塞尔维亚
5月14日塞尔维亚危机工作人员举行例行工作会议,在会议结束后贝尔格莱德副市长维西奇宣布,塞尔维亚新阶段的放松措施将于下周起开始实施。新放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美发沙龙将允许增加接待人员,将从原来的9平方米容纳一人变为4平方米容纳一人。
2.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的前提下举办私人聚会人数增加到100人。
3.截至 6月21日如果市民成人疫苗接种率超过50%,塞尔维亚将举办贝尔格莱德啤酒节和诺维萨德音乐会。
匈牙利
匈牙利政府不久前以图表的形式公布一组数据,显示在各种疫苗施种两剂后感染新冠病毒者和死亡者的人数,显示“国药疫苗比辉瑞疫苗好,最好的疫苗是俄罗斯卫星五号。”卡里科·卡塔琳当即撰文对此图表做出回应,表示图表混淆疫苗接种者和死亡者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群体,以及施种对象的不同和施种时间的差别等。
13日由中国华为匈牙利子公司和匈牙利电信监管机构举办的“202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上,华为推出AirPON光接入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加快家庭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实现匈牙利在2030年为95%家庭提供高速网络连接的“千兆社会”目标。
阿尔巴尼亚
据5月15日报道,在过去24小时内,阿尔巴尼亚警方在地拉那国际机场拘捕了6名持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乘客,他们企图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布鲁塞尔、维也纳和罗马。另外,在此期间阿尔巴尼亚警方还拘捕了3名持假身份证件企图偷渡到其他国家的乘客。以上6名嫌疑人均为阿尔巴尼亚籍。
北马其顿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宣示,应北马其顿军队请求,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北马其顿军队援助的一批新冠疫苗于5月15日交付北马方。
在北马其顿入盟问题上,保加利亚看守内阁在集体宣誓就职的第二天就亮明了在邻国北马其顿加入欧盟问题上的主张。保加利亚看守内阁外交部长斯韦特兰·斯托夫对媒体表示,保加利亚看守内阁不会改变对北马其顿加入欧盟的反对态度。
波兰
5月14日,波兰卫生部长Adam Niedzielski表示:“从5月17日起,16岁到18岁的青少年可以注册接种新冠疫苗”。
随着有意接种疫苗的波兰公民数量减少,波兰政府决定开放其它人群的疫苗注册。原计划青少年在6月可以注册报名。
波兰卫生部长提醒说,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需要同意孩子接种疫苗。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电子表格输入。
波兰专家和医生强调,在新冠感染人数中,青少年占五分之一。所有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认证的疫苗都对青年安全而高效。
在大多数青少年获得疫苗后,下一阶段波兰政府将考虑对12岁以上的儿童提供疫苗。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刘作奎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