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外交政策与中波关系
2016 年 6 月 19 日,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访问波兰,进一步提升双 方的战略合作水平,推动中波合作迈 向新的台阶。中波战略合作的加深, 既是“16+1 合作”四年来积极经营所 产生的具体成果,也是中国和波兰两 个亚洲和欧洲大国互相吸引的结果, 同时也是波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外交政策调整的结果。
波兰——欧洲的新“明星”
20 世纪 90 年代的波兰经历转型 后,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影响力, 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毫无疑问, 借助欧盟的积极支持和本国正确而有 延续性的内政外交政策,波兰逐渐 成为整个欧洲的政治和经济“明星”。 其中,最能说明情况的有四个事例 : 一是当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洲政界 和学界在总结乌克兰陷入困境的原因 时,通常会拿乌克兰的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与波兰相比较,两个体量相当的 国家在转型 20 年后走上了完全不同 的发展道路,它们的发展差距被彻底 拉开并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二是波兰 总理图斯克当选为欧洲理事会主席, 这表明欧洲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波兰 是中东欧国家的代表之一和整个欧洲 政治版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 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波兰正在积 极争取成为 G20 成员,体现了其实力 增长后的发展雄心 ;四是随着欧债危 机影响加深,欧盟成员国内部离心倾 向加重,德国、法国、波兰“魏玛三 角”的作用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野, 推动着波兰正在向欧洲一流大国目标靠近。在这过程中,波兰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面向中国的转变值得关注,转变的原因也值得探究。
波兰外交政策的重点和优先方向
波兰的外交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尽管转型后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但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和 次序大致没有变化。它以 2012 年 3 月波兰部长理事会通过的《波兰外交 政策优先方向 2012—2016》为标志。如果概要总结波兰外交的话,有下列 几个方面的重点和优先方向:
首先是追求强大的政治联盟(欧盟)中强大的波兰。波兰致力于参与建设一个有竞争力的、开放的、团结和安全的欧洲联盟,为欧洲一体化的 未来与各成员国共同承担责任,同时 确保波兰的利益能够得到其他欧盟成 员国的尊重。为了波兰和欧盟的利益, 建设性地参与欧盟的决策过程。
其次是扮演稳定的跨大西洋秩序 中的可靠盟友的角色。波兰要发展自 身的威慑能力并积极依靠北约这一防 卫联盟,发展同美国的紧密合作关系; 推动欧盟发展自己的资源和安全构建 能力,这种能力既要独立也要与北约 互补 ;参与西方与俄罗斯的互信建设 进程 ;与乌克兰等东欧和南高加索国 家密切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第三是推动不同维度的区域合 作。为了安全和经济强劲增长,波兰 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向东部伙伴 国家保持开放度并与其团结一致 ;为 提高波兰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学习北欧 国家模式 ;与南欧伙伴国家合作,追 求共同的文明目标 ;加强同中欧四国 匈牙利、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组成 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间的合作。
第四是推行“发展合作”战略, 借此积极推进民主和人权。强化“发 展合作”战略在波兰外交政策中的作 用和角色,确保这种战略能够推进波 兰周边安全和邻国的稳定。为了创造 一个友好的国际环境和阻止冲突,波 兰积极推广法治、人权和民主等西方 普世价值观。
第五是布局全球,加强向海外推广波兰。开展宣传来提升波兰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使得波兰对投资者和旅游者更有吸引力,发展波兰外向型经济尤其是向全球重要国家的出口促进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交的优先重点没有明确提到亚洲和中国,但并不意味着波兰忽视亚洲和中国。其实, 从图斯克政府第二任期(2011 年)开 始,波兰已经开始重视亚洲市场,期 待获得那里的市场机遇。
波兰外交有一个传统,自 1919 年开始,波兰外交部部长每年都在议 会发表关于外交政策的施政报告,本 国总统甚至总理以及议会议长等都将 参加,聆听波兰外交大政方略。因此, 外交部部长每年在议会发表的报告就 成为观察波兰外交政策的风向标。
详细梳理自 2002 年以来波兰外 交部部长在议会发表的外交施政纲 要,可以看到波兰政府对华立场的明 确变化:由单纯的关注中国发展、到 积极发展对华经贸关系、再到积极 发展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16+1 合作”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波 兰对华政策经历了明显的转变过程。 从 2002—2012 年的外长演讲中,一般 只提到中国一两次,核心焦点是对中 国的崛起表示关注,并开始推进同中 国经贸合作,但并未纳入明确的波兰 外交战略视野中。虽然 2011 年中波建 立战略伙伴关系,但从历次外长在议 会演讲的内容看,直到 2013 年中国 在波兰外交战略的权重开始增大。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 2013 年 3 月 20 日在波兰议会的演讲中表示, 波兰重视亚洲的国际影响力和发展 潜力,波兰已经提升了在亚洲的存 在。波兰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012 年又召开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 导人峰会。我们视“中央帝国”(指 中国)为跨区域强国,在未来解决全 球问题上将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2014 年波兰外长在议会的发言中同 样强调,波兰高度重视亚洲大陆所能 提供的机遇。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 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速
增长。中国已经注意到波兰和中东欧
国家是欧洲的增长区域。我们已经看到波中关系及中国和中东欧关系的复兴。波兰有理由主办第一次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会晤。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投资波兰的增加和波兰出口中国产品的增长。
2015 年 4 月波兰外长格拉兹 哥—谢蒂纳在议会做出的演讲中则强 调,必须增强非欧洲维度的波兰外交 战略(The strategy of a non-European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一个多 极化的、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的世 界正在形成,增长的动力已经转向亚 洲,中国作为全球行为体的作用正在 增长,这些变化带来新的机遇。波兰 将持续发展同中国的对话和“16+1” 框架下的合作,推动波中企业和地方 政府的务实合作。
2015 年大选后 波兰外交政策的新关注
2015 年是波兰的大选年,先后 进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在 5 月和 10 月举行的两场选举中,法律与公正党 战胜公民纲领党而获得大胜。两次选 举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波兰政治的格 局,波兰从此进入了法律与公正党一 党主政时期。
法律与公正党认为宪法法院等重 要机构一直被公民纲领党领导下的原 政府所操控,为了加快国内改革进程, 自2015年10月8日开始,新政府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先是修改宪法法院 法,然后提名新法官,改革媒体法, 任命新的国有公司、军方、金融机构 和国家安全机构领导人,对第三方独 立机构如央行货币委员会的人员任命 进行干预等。新政府这一连串动作引 发国内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对派公民纲领党强烈谴责现政府侵犯了宪法。
宪法危机引发了波兰和欧美关系 出现问题,尽管造成的冲击并不是颠 覆性的,但负面和消极影响将会长期 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波兰在欧盟中 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2016 年 1 月, 欧盟委员会宣布对波兰的违宪情况进 行调查并视具体情况可能采取制裁措 施。3 月 11 日,欧洲委员会威尼斯 委员会提出了一项非约束性建议 :调 查表明波兰政府破坏了法治、民主和人权原则。根据威尼斯委员会的建 议,欧盟委员会也表示着手开展调查。2016 年 4 月,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警 告波兰的法治、民主和人权正面临危机。
美国对波兰宪法危机的表态谨 慎。不过,在 2016 年 4 月初的美国 核安全峰会上,波兰总统杜达应邀参 加了会议,并期待与奥巴马会谈,就 即将到来的北约华沙峰会进行安排, 但美国政府并没有与杜达正式会谈, 而只是在宴会期间简单交流,暗示美 国对波兰沸沸扬扬的宪法危机的不 满。一度甚至有传言,2016 年 7 月在 波兰举办的北约峰会要取消。
经历选举后的新政府外交政策目 标不会出现大的改变,但增加了在外 交场中的折冲樽俎空间——重视对亚 洲国家的合作。2016 年 1 月 29 日, 波兰新外长维托尔德·瓦什奇科夫斯 基在议会的公开演讲中表示,波兰应 积极抓住“一带一路”这一区域和全 球倡议以及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的机会,利用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和 投资关系为波兰寻求更多的实际利 益。我们将继续借助高层访问亚洲(包 括中国)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华沙 来探讨各种可能性的合作倡议。
波兰外交政策 “东向”倾斜的原因
从上述波兰政府外交政策的报告 中可以看出,法律与公正党有承袭公 民纲领党政策的内容,同时也有变化, 尤其是加强对华关系。这种政策的部 分调整,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之一是宪法危机所导致 的波兰与欧盟和西方国家关系不睦, 不可避免地导致在欧盟中地位受到影 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加上同俄固有 的不信任感加深,波俄关系出现较大 问题,“魏玛三角”中波德关系因为 难民危机和宪法危机而出现龃龉。而 同维谢格拉德等国家的区域合作空间 比较有限,因此波兰新政府有改变目 前现状的诉求,发展同亚洲尤其是中 国的关系有利于缓解外交上的压力。 从近期情况看,波兰和欧盟的关系难 以取得实质性的推进,双方在难民危 机等一系列问题上龃龉不断,导致合 作的空间相对收窄,为谋求更多外交 空间,波兰把亚洲作为新的外交政策 增长点。
其次是“16+1 合作”的推动也 不容忽视。2012 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 下,“16+1 合作”框架正式启动,中 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迎来新的时期, 波兰组织承办了第一届中国和中东欧 国家领导人峰会,为“16+1 合作”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四年的经营,“16+1 合作”开花结果,波兰不但扮 演重要角色,而且是中国和中东欧国 家投资促进和商会合作协调机制的所 在国。正是“16+1 合作”为中波合作 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引擎,提升了 双方在新领域合作的愿望。
再次是中波两国经济虽仍维持增长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均增大,抱团取暖和发掘彼此市场机遇推动了双方彼此走进。当然,波兰外交变化的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发展同中国关系也是波兰政府主动设计、主动推动的结果。
首先,波兰民族在血液中流淌的 欧洲大国雄心,随着波兰的崛起,欲 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波兰已不满 足将发展重心仅仅局限在欧洲和大西 洋彼岸,而是希望不断加强自身在全 球的利益存在,将触角伸向中国市场 是波兰加强存在的主要举措之一。
其次,无论公民纲领党还是法律 与公正党,都认识到中欧战略伙伴关 系中,成员国因素将会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入盟多年来,欧盟机构中固 有的大国说话算数、决策不透明等因 素,令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国家颇 感不满,因此,既然在中欧关系框架 下无法获得充分的代表性,中东欧国 家作为欧洲新兴力量,仍可创造属于 自己的外交舞台,可以自主发挥自身 的外交空间,扩展同中国的务实合作。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对波兰 产生了吸引力,波兰对于此倡议的主 观认识较为积极。基于地缘优势、经 济潜力,波兰认为可以在欧亚大陆的 互联互通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瓦什奇 科夫斯基外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 讲中也不避讳这一点,他说 :“关于 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我认为‘一带 一路’倡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欧洲 之间最具前景的合作平台。波兰对此 项倡议给予高度评价。”考虑到自身 的利益,波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 议的积极支持者,与中国签署“一带 一路”合作备忘录,是亚投行首批成 员国。近年来,中波高层互动频繁。 2015 年 11 月,波兰总统杜达访华并 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 项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服务于 中欧互联互通,如果波兰能充分利用 这些资金和项目,必将从中获益。
中波关系的前景与动力
波兰仍是欧洲正在崛起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中国需要重视并发展与其良好关系。
一、中波之间充分认识到对方潜力,相向而行,发展潜力和前景比较被看好
首先是高层有推动中波关系发展 的愿望。2015 年 11 月波兰总统杜达 访华,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推进 双边投资合作,加强地方合作,尤其 是物流和运输领域的合作成为波兰新 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考虑到乌 克兰危机后导致欧俄关系紧张,波兰 对俄出口深受欧俄相互制裁的影响, 波兰政府在加大同东方市场,尤其是 中国的合作上有较强的诉求。2016 年 6 月 1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 兰,进一步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 层次,规划了双方未来合作的路线图。
其次是中波贸易潜力较大,可开 发合作领域较多。十多年来,波兰一 直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大贸易 伙伴。重要的是,双方仍存在多个富 有潜力的合作领域。比如,波兰正在 寻求新的突破口打入中国市场,包括 食品和能源、科技产品等。双方在化 工、制药、食品加工、矿业机械、基建、 能源、环保、通信、金融等各大行业 存在较好的合作基础。
再次是中波合作平台和机制不 断完善,有助于合作潜力的进一步释 放。中波双方已经缔结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16+1 合作”框架已经运行四 年、双方在中欧合作框架下也展开多种合作,这些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为双边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完善的体制与机制也推动了其他领域如地方合作的开展。从四川成都到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即得到波兰方面的积极支持和推动。目前,波兰方面已经把蓉欧快铁列为中波地方合作的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力推双方展开更多深入和务实的合作。
二、中波关系在相互合作中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波兰对华政策存在两面 性。它的亚洲政策有时候会受到美国 和国内反对派的制约,又受到意识形 态和价值观导向的影响。这一点无论 哪个执政党上台都不会有大的改变。 法律与公正党作为意识形态色彩较为 浓厚的政党,其对华政策同样会沿袭 前任的传统。2015 年杜达访问中国时, 穿着一件叫“红色即罪恶”(Red is bad)品牌的衣服登上飞机。“红”在 波兰右派看来就是指共产党的意思, 有媒体则质疑了杜达的两面性 :一方 面标榜他的“反共产主义”立场,另 一方面却要马上去亚洲“讨好”中国。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政府外交的 特点,在务实和价值观之间维持所谓 的“平衡”。
其次是中波贸易逆差的持续存 在。2015 年波兰第一大逆差来源地 是中国,波方逆差 125. 亿美元,增 长 6.4%,中国是波兰第 21 大出口市 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波贸易在 2015 年整体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对波 兰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此,波兰 一直希望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波方高 度关注双方的贸易产品结构,其特色 农产品在欧洲很有名,如苹果、猪肉 等;波兰是世界第一苹果出口大国, 因受俄罗斯农产品禁运影响,大量滞销,希望能够打通出口到中国的通道。猪肉也是波兰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五大出口产品之一),但中国对波兰 出口猪肉禁运(因非洲猪瘟),波方 希望能够在合适时机解除禁运,扩大 对中国的出口。总的来说,波方希望 改变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的结构,如中 国目前需要的环保设备、污染处理设备,波兰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除了现代化技术,一些传统商品如家 具,波兰也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再次,双方的战略对接存在一定 的问题。客观地看,对华政策一直不 是波兰外交的重点,难民危机、东部 伙伴关系计划、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 合作等则是波兰外交的核心议题,但 在这些议题上,中波之间尚难有交集。 对安全合作的诉求,尤其是地区安全(乌克兰危机)和全球性安全问题合 作的诉求(难民危机等)双方还需要 推进。波方认为,中方应与波方在安 全事务上加强合作,乌克兰危机不仅 对波兰而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 议影响较大,双方应共同努力解决欧 洲东部的不稳定问题。难民问题是全 球性问题,尽管欧洲目前受难民危机 影响较大,但从长远看,包括中国等 大国在内,都难以独善其身。波方认 为中国应在解决难民危机上加强与中 东欧国家和欧盟的合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 东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苏童)